铭文典籍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铭文典籍
各国名人墓志铭
发布时间:2014-03-16 浏览数量:4373
-
编者按:有的人死了,他还活着。名人去世后,人们总是以种种方式去悼念,墓志铭便是表达敬仰及哀思之情的绝佳代言物。名人的墓志铭大多很有意思,细细研究之下,您会发现,墓志铭俨然成了名人们光辉人性的经典写照。或幽默,或深沉,别具一番情趣。
有名的数学家陈景润的纪念碑近年落成,碑的外形为阿拉伯数字“1”与“2”叠加在一起,象征着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所取得的(1+2)的重大突破;在底座的黑色卧碑上镌刻着被国际数学界命名的“陈氏定理”。
中国著名书法家、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启功,在66岁时自撰的墓志铭诙谐生动,让人过目难忘:“中学生,副教授。博不精,专不透。名虽扬,实不够。高不成,低不就。瘫趋‘左’,派曾‘右’。脸微圆,皮欠厚。妻子亡,并无后。丧犹新,病照旧。六十六,非不寿。八宝山,渐相凑。计平生,谥曰陋。身与名,一齐臭。”
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墓碑上刻的是他自己撰的碑文:“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爱自然和真理的人。”
英国当代文豪萧伯纳,视死亡如同叶落归根一样自然。他一直活到94岁,墓碑上风趣地写道:“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,这种事情一定会发生的。”
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十分简单、寓哀于谐:“恕我不起来了!”
1873年,英国人欣克斯利用无穷级数的方法,将π值计算到小数点后707位数字。这一工作几乎耗费了他毕生的时间和精力,后人敬仰他追求科学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。在他的墓碑上镌刻着π的小数点后707位数字,以纪念他的功劳。
英国大数学家麦克劳林的墓碑上镌刻着“承蒙牛顿推荐”几个字,深表他对发现和培养他的“伯乐”——牛顿的无限敬仰和衷心爱戴之情。
美国电影明星玛丽莲·梦露的墓志铭是:“37、22、35,RI.P”,看来似乎简明,却留下了一个谜,该谜底最终被梦露研究会解开:3 个数字分别是梦露的胸腰臀三围的英寸数,表明死者生前的爱美之心。
阿凡提(1209——1285),原名霍加·纳斯列丁,生于土耳其,是一位精通伊斯兰教的神学家。他一生讲过无数生动的故事和笑话,在中亚、阿拉伯和中国广为流传。阿凡提博学睿智,为人正直,幽默乐观。在中国,可以说,他是智慧和诙谐的代名词。
1285年76岁的阿凡提逝世,他的墓前装着一扇大门,挂着许多把无法打开的锁,门边岩石上刻着他生前说过的一段话:
大门关闭着,是为了我的朋友
大门打开着,是为了我的敌人
阿凡提不忘提醒珍重生命的朋友们好好活在世上;而钥匙和武器掌控在自己手中,战斗的大门一旦打开,自己将会成为敌人的掘墓人。这段碑文充满哲理和正义感,对比强烈,爱憎分明。
牛 顿
牛顿(1642——1727),英国著名科学家和诗人,万有引力定律创立者。
1727年3月20日深夜,牛顿逝世于距伦敦不远的肯辛顿。临终前,他告诉将写墓志铭的人,只在他的墓碑上刻这样一句话:
伊萨克·牛顿,一个在海边拾贝壳的孩子。
作为科学巨匠,牛顿多方面卓绝的才华和贡献是无与伦比的。但他始终虚怀若谷,一再强调自己是因为“站在巨人的肩上,所以才能比这些巨人看得远些”。他生前一点没有为自己歌功颂德树碑立传的打算。简简单单的一句碑文,凸现了这位大师的高风亮节,高山仰止。
他逝世后,人们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,将他安葬在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、学者、艺术家和元帅及海军上将们安息的威斯敏特大教堂墓地。牛顿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国葬殊荣的自然科学家。
富 兰 克 林
富兰克林(1707——1790),美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,杰出的政治家和科学家,对美国独立战争和人类电气科学做出了卓越贡献。
富兰克林有两块墓碑,都在费城。
第一块墓碑立于他逝世时,碑文是:
印刷工本杰明·富兰克林
第二块墓碑是群众为他后立的,碑文是:
从苍天处取得闪电 从暴君处取得民权
第一块碑文直接表明出身,人们并不鄙视他卑微的身份,反而为他自豪,其情溢于言表。
第二块碑文囊括了他一生中两件辉煌的事业。“从苍天处取得闪电”,指他进行关于闪电的实验。富兰克林曾在雷电交加的野外,靠一根金属线把闪电引到铜钥匙上,并冒死把手指接近铜钥匙,二者之间即刻闪出火花,终于证明闪电就是电。后又发明了避雷针。这种献身科学伟大的冒险精神永载史册!“从暴君处取得民权”,是指他投身美国独立战争,参加起草《独立宣言》;在美国独立后,代表美国,与法、英谈判,确立了北美十三州的独立地位。他为民族独立和民主奋斗毕生,赢得世界人民的尊敬,美国人民应该为他树碑立传。
小 仲 马
小仲马(1824——1895),法国作家,大仲马之子,以一部《茶花女》而成名。死后安葬在巴黎附近的蒙马尔特公墓中。无独有偶,陵墓上也刻着小仲马生前为自己写的墓志铭:
吾寓于生,吾寓于死。吾固重生,尤重于死。生有时限,死无穷期。
碑文颇似哲理诗,深奥玄虚,有点像中国的禅宗味道,透露出小仲马生前是认真思考过生与死这个人生的严肃课题的,“死无穷期”,死也是人类生命的另一种生,它昭示了小仲马的生死观。
宋 教 仁
宋教仁(1882——1913)近代民主革命家,参加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,反对袁世凯专权。 1913年3月20日晚,被袁世凯心腹赵秉均布下的凶手枪杀,年仅31岁,安葬于上海闸北公园。
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先生为他的墓碑写下了简短有力的四言铭文:
先生之死,天下惜之,先生之行,天下知之,吾又何记。为直笔乎?直笔人戮;为曲笔乎?曲笔天诛。呜呼!九原之泪,天下之血;老友之笔,贼人之铁。勒之空已,斯之良史;铭诸心肝,质之天地。
于先生的笔端,字字血,行行泪,既饱含着对宋教仁革命义举的深挚讴歌,同时它又是一篇声讨袁贼诅骂时局的战斗檄文。读罢,为之动容,且令人悲愤。
萧 伯 纳
萧伯纳(1856——1950),爱尔兰作家,著作等身,在英国文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,
荣获诺贝尔文学奖。萧伯纳生性机智,常有精警的妙论,艺术上尤擅幽默和讥讽。
1950年94岁的萧伯纳辞世。生前,他曾为自己写下了墓志铭:
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,这种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。
碑文十分俏皮诙谐,生动地表现了视死如归的乐观旷达的生命哲学,一代幽默大师“临终”也不忘给死神“幽”一“默”,透过淡然的文字,人们分明看到萧伯纳含笑九泉的神态,这其实也是热爱人生的真实写照。
名人墓志铭拾趣——经典人生最后的幽默
贝多芬:“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。”
普希金:“这儿安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轻的缪斯,爱情和懒惰,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;他没有做过什么善事,可在心灵上,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。”
有一个人,生前并不算名人,但死后,却因墓志铭而成名。名不见经传的“卑贱者”,美国人约翰·特里奥的墓碑,被他的相同国籍的作家纳撤尼尔·霍桑在“阴暗潮湿的一隅”发现。作家在看了刻在碑上的“凄凉的诗句”后,哀痛地说:“要想用更精练或者更感人的语言,来描述这个使人寒心的不幸的生死与埋葬的故事,不是容易的事”:可怜地生活,可怜地死去,可怜地掩埋,没有人哭泣。
聂耳是我国的著名作曲家,他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:“我的耳朵宛如贝壳,思念着大海的涛声。”
爱尔兰诗人叶慈的墓志铭是他去世前夕写的一首诗的最后十七个字:“对人生,对死亡,给予冷然之一瞥,骑士驰过。”
对任何一位画家的赞美,又有什么样的语言,能胜过出现在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墓碑上的:“活着,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;死了,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。”
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精炼:“米兰人亨利·贝尔安眠于此。他曾经生存、写作、恋爱。”
伏尔泰,这位《哲学通信》和史诗《亨利五世》的作者,顺理成章的在专门迎葬伟人的先贤祠里占了一“席”,并受到这样的赞美:“诗人、历史学家、哲学家,他拓展了人类精神,并且使之懂得它应当是自由的。”
古希腊“喜剧之父”阿里斯托芬的墓志铭出自哲学家柏拉图之手:“美乐女神要寻找一所不朽的宫殿,终于在阿里斯托芬的灵府发现。”
古希腊大数学家刁藩都的墓志铭:“过路人,这里埋葬着刁藩都的骨灰,下面的数字可以告诉你,他的一生有多长。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愉快的童年。在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,他的面颊上长了细细的胡须。如此,又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,他结了婚。婚后五年,他获得了第一个孩子,感到很幸福。可是命运给这个孩子在世界上的光辉灿烂的生命,只有他父亲的一半。自从儿子死后,他在深切的悲痛中活了四年,也结束了尘世的生涯。”
杰弗逊是和华盛顿、林肯齐名的美国三大伟人之一,美国的第三任总统。他的墓碑碑文是他自己写的:“美国《独立宣言》起草人、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弗吉尼亚大学之父。”
马克·吐温:“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,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。”
法国文豪维克托·雨果,死后葬于他父母和妻子的坟墓中间:“希望我的坟墓和她一样,这样,死亡并不使人惊慌。就像是恢复过去的习惯,我的卧室又靠着她的睡房。”
马丁·路德·金的墓志铭:我自由了!感谢万能的主,我终于自由了!
◎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《暴风雪》中的诗句:“他并没有消失什么,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,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。”
◎爱尔兰诗人叶慈的墓志铭是他去世前夕写的一首诗的最后十七个字:“对人生,对死亡,给予冷然之一瞥,骑士驰过。”
◎大文豪萧伯纳的墓志铭:“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,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。”
◎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:“恕我不起来了!”
◎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精炼:“米兰人亨利·贝尔安眠于此。他曾经生存、写作、恋爱。”
◎卢梭的墓志铭:“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。”
◎普希金:“这儿安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轻的缪斯,爱情和懒惰,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;他没有做过什么善事,可在心灵上,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。”
◎马克·吐温:“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,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。”
◎贝多芬:“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。”
◎牛顿临终前曾说:“我只不过是在大海边捡贝壳的小孩”。然而,大异其趣的是,镌刻在这位英国大科学家的墓碑上的,却是:“死去的人们应该庆贺自己,因为人类产生了这样伟大的装饰品。”